从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沿曲折山路驱车近五小时便能在冲靓山下一睹这位新娘的芳容
柳州12月12日电 题:黔桂接壤苗寨的“蜕变”
作者 刘俊聪
“乌英”,在苗语中意为“美丽的新娘”。从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沿曲折山路驱车近五小时,便能在冲靓山下一睹这位“新娘”的芳容。
地处黔桂接壤的乌英苗寨,共有145户共724人,其间广西籍104户,贵州籍41户。多年来,异籍同村的乌英人齐心协力脱节赤贫,并逐步融入现代日子,让这座深山苗寨勃发新的生机。
树皮村的“蜕变”
近来早晨,阳光透过村中枫树“镀”上金色,映亮整个乌英苗寨。洁净规整的水泥路、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新建教育点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一切都是生气勃勃的面貌。但在数年早年,这儿却是不一样的光景。
“我们祖辈在乌英日子上百年,早年这儿赤贫落后,乡民们都是住着杉木皮搭成的草屋,刮风下雨就遭殃。”上山砍柴归来的乡民吴正芳说。
年近七旬的他,目击了乌英苗寨的巨变。“在国家的帮扶下,乌英苗寨通了路、电和网络,我们也住上了好房子,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而烦忧。”吴正芳说。
乌英人常开玩笑说,“睡觉时一翻身,便能从广西跨到贵州。”但黔桂两地分管的形式,也曾给乌英苗寨的办理带来不方便。“虽有村规民约,但在政策方面却难以合心合力。”乌英苗寨党鸠村支书梁成张坦言。
彼时的乌英苗寨缺少有效办理,村落内废物成堆,污水横流。为此,桂黔乌英苗寨联合党支部于2017年挂牌建立,黔桂两籍乡民的力气得以凝聚起来。
“乡民们每天都会组织废物整理队,一起维护村内的卫生规整,早年乌英苗寨‘脏乱差’的形象,现已一去不复返了。”梁成张说。
留守妇女圆“读书梦”
“与其它城镇的孩子比较,乌英苗寨的孩子在学习上吃力且落后。”53岁的贵州籍驻村教师潘前锋,回忆起与乌英苗寨孩子的初次触摸,“由于地处深山,爸爸妈妈不得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寻求文化知识也更为困难。”他说。
2017年,潘前锋来到乌英苗寨支教至今,与来自广西的教师一起带领孩子们学习。近年,随着村中教育点的立异建造,每天早上,孩子们得以在宽广亮堂的教室内学习,朗朗读书声在山间回响。
而黔桂教师们也发现,乌英苗寨并不只有孩子巴望知识。“我从小就没有机会读书,期望能有机会上一次学。”本年47岁的苗族妇女梁足英说。
早年的她碰上外地来的客人只会羞涩地走开。而现在,她会热心肠招呼客人到家中“打油茶”,这是她“大学”四年竭力的成果。
“在乌英苗寨的夜校班,这些妇女被教师们亲热地称为‘大学生’(大龄学生)。”潘前锋笑道。2020年,为圆留守妇女的“读书梦”,村中开办夜校培训班。从最基础的普通话学习,再到刺绣、网络直播,妇女们的学习日子益发丰厚。
作为夜校班的班长,梁足英是妇女中支付最多竭力的人。“刚学习普通话时,我的前进比较慢。每天晚上,我都会练习写字和发音到清晨。”梁足英说,她从未想到能有机会步入讲堂,因而更加珍惜。
期望与外界加深交流
乌英苗寨山高路远,每天仅有一趟七座客车往复融水县城,交通不方便成为约束乌英苗寨开展的最大阻止。多年来,乡民们一向期望与外界加强交流。
2021年,苗家汉子吴新仁将儿子的婚房改建成旅游民宿,为慕名而来的游人供给下榻地。“现在来乌英‘打卡’的游客并不是许多,期望未来交通环境改善后,会有更多人来了解我们美丽的乌英。”吴新仁说。(完)